致良知的修行方法
嘉靖六年(1527年),王阳明五十六岁,人在越地。
是年正月,王阳明给黄绾写了一封信,劝他要注意致良知的修习方法,其中写道:
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工夫难十倍。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平日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弛然日就颓靡者。近与诚甫言,京师相与者少,二君必须彼此约定,便见微有动气处,即须提起致良知话头,互相规切。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魍魉自消矣。《中庸》谓:“知耻近乎勇。”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今人多以言语不能屈服得人,意气不能凌轧得人,愤怒嗜欲不能直意任情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古之大臣,更不称他知谋才略,只是一个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而已。诸君知谋才略,自是超然出于众人之上,所未能自信者,只是未能致得自己良知,未全得断断休休体段耳。须是克去己私,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实康济得天下,挽回三代之治,方是不负如此圣明之君,方能不枉此出世一遭也。
句句恳切,妙趣无限。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