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吉的致良知的修行效果

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南大吉入京觐见皇帝,结果却遭到了贬谪。但是,在南大吉当时写给王阳明的书信中,所有内容都是以闻道为喜,以做不好学问而着急,担忧自己恐怕至死都不会成为圣人,没有一个字牵扯到自己的贬谪。

王阳明读完之后,感叹说:

“此非真有朝闻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

于是,王阳明在回信中说:

世之高抗通脱之士,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决然长往而不顾者,亦皆有之。彼其或从好于外道诡异之说,投情于诗酒山水技艺之乐,又或奋发于意气,牵溺于嗜好,有待于物以相胜,是以去彼取此而后能。及其所之既倦,意衡心郁,情随事移,则忧愁悲苦,随之而作,果能捐富贵,轻利害,弃爵禄,快然终身,无入而不自得已乎?夫惟有道之士,真有以见其良知之

昭明灵觉,廓然于太虚而同体。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故凡慕富贵,忧贫贱,欣戚得丧,爱憎取舍之类,皆足以蔽吾聪明睿智之体,窒吾渊泉时出之用。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尘沙,聪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郁逆,将必速去之为快,而何能忍于时刻乎?关中自古多豪杰。横渠之后,此学不讲,或亦于四方无异矣。自此有所振发兴起,变气节为圣贤之学,将必自吾元善昆季始也。今日之归,谓天为无意乎?

其实,南大吉之所以能够修行到如此高的境界很大一部分都得归功于王阳明的熏陶。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